四忆诗四首

· 陈第
忆昔在清漳,帐下多童冠。 切磨论至德,余义及篇翰。 别来四十年,凋谢已太半。 登高望海水,茫茫无边岸。 欲赠以琼瑶,踟蹰岁复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漳:指清澈的漳水,这里可能指代作者年轻时所在的地方。
  • 童冠:指年轻人,童指未成年,冠指成年。
  • 切磨:切磋琢磨,指深入讨论学问。
  • 至德:最高的道德。
  • 余义:其他的意义或学问。
  • 篇翰:文章,文学作品。
  • 凋谢:原指植物枯萎,这里比喻人的去世或衰老。
  • 太半:大半,多半。
  • 琼瑶: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礼物或美好的事物。
  • 踟蹰: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 岁复晏:岁月又晚,指时间流逝,又到了年末。

翻译

回忆起往昔在清澈的漳水旁,帐篷下聚集了许多年轻人。我们深入讨论最高的道德,其他的学问也涉及到了文章和文学。分别已有四十年,那些年轻人多半已经去世或衰老。我登上高处望向大海,只见茫茫无边。想要赠送他们美玉作为纪念,却犹豫不决,岁月又已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代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清漳”、“童冠”等词语勾勒出了一个青春洋溢的场景,而“切磨论至德,余义及篇翰”则展现了当时的热烈讨论和学问交流。后半部分通过“凋谢已太半”和“登高望海水”等意象,传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哀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陈第

明福建连江人,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万历时以诸生从军,俞大猷召致幕下,教以兵法。官至游击将军,居蓟镇十年。大猷死,戚继光罢。见事不可为,致仕归,仍为老书生。第精音韵训诂。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尝游五岳两粤,有《寄心集》、《五岳两粤游草》、《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等。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