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

王逸当年未尽才,曲江能赋见风裁。 一时胜会逢吴客,七字题诗满粤台。 光焰只应燃火树,圆明端合长珠胎。 侧生诮后天门远,谁遗文章落上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逸:东汉文学家,此处可能指代刘沛然或王础尘,意指他们才华未尽。
  • 曲江: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唐代文人常在此地举行诗会。
  • 风裁:风格和才情。
  • 吴客:指来自吴地的客人,或泛指文人墨客。
  • 七字题诗:指每句七个字的诗,如七言绝句或七言律诗。
  • 粤台:指广东地区,台可能指高台或官署。
  • 光焰:光辉灿烂,比喻诗文的才华。
  • 火树:比喻诗文光彩夺目。
  • 圆明:完整而明亮,比喻诗文完整且意境清晰。
  • 珠胎:比喻诗文的精华。
  • 侧生:指荔枝树侧枝生长,比喻诗文非正统但有特色。
  • :嘲笑,讽刺。
  • 天门:指朝廷或高官显贵,比喻高远的地位。
  • 上台:指高官或显赫的地位。

翻译

王逸当年尚未完全展现其才华,曲江之上的诗会中,他的风格和才情已可见一斑。一时之间,众多吴地的文人墨客聚集于此,七言诗篇遍布广东的高台。他的诗文如同燃烧的火树般光辉灿烂,又如珠胎般完整而明亮。虽然被嘲笑为侧枝生长,远离天门,但谁能说这不是一篇落入高官显赫之位的文章呢?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刘沛然和王础尘的诗才,通过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他们的文学成就和独特风格。诗中“光焰只应燃火树,圆明端合长珠胎”一句,既形容了他们的诗文光彩夺目,又表达了对其诗文精华的赞赏。末句“侧生诮后天门远,谁遗文章落上台”则带有讽刺意味,暗示尽管他们的诗文可能不被正统所接受,但其才华足以使其文章传至高位,体现了对才华的肯定和对传统评价的挑战。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