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簟

一片燕山雪,千枝海上藤。 结为几万字,字字读成冰。 缕细常欺发,光寒不集蝇。 暑天南地上,从此绝炎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藤簟(téng diàn):用藤条编织的席子。
  • 燕山:山脉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
  • 千枝:形容藤条众多。
  • 欺发:比头发还要细。
  • 集蝇:吸引苍蝇停留。
  • 炎蒸:酷热。

翻译

一片燕山的雪花,如同海上藤条的千枝。 编织成数万字的图案,每个字都读起来像冰一样冷。 细缕常常比头发还要细,光亮寒冷,不吸引苍蝇停留。 在南方的暑天,这种藤席从此让酷热绝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藤簟的清凉与燕山的雪、海上的藤相比,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藤簟在炎炎夏日中的清凉效果。诗中“结为几万字,字字读成冰”一句,巧妙地将藤簟的纹理比作冰冷的文字,增强了清凉的感觉。最后两句直接点明藤簟在南方暑天中的实用价值,表达了对其清凉效果的赞美。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