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赵尉楼: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作者所在地的某一楼阁。
- 黄金台:古代传说中的地名,相传为燕昭王所筑,用以招贤纳士。
- 四百峰头月:形容月光明亮,照耀着连绵的山峰。
- 三千弟子行:指孔子门下的三千弟子,这里比喻国学中的众多学子。
- 上国:指京城,即国家的中心。
- 骅骝:古代良马名,比喻英才。
- 六堂:古代国学中的六个讲堂,代表学术的中心。
- 珥笔:古代官员上朝时插在帽带上的笔,这里指官员或学者。
- 彤墀:红色的台阶,指皇宫的台阶,代指朝廷。
- 槐花:夏季开花的槐树花,这里可能指科举考试的季节,因考试多在槐花盛开时进行。
翻译
赵尉楼边百草芬芳,黄金台畔柳树初黄。 远携四百峰头明月,回归三千学子行列。 京城中英才竞逐道路,六堂内风雨激荡文章。 看你执笔于皇宫之内,不为科举考试而更加忙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姚非渔入选国学的情景,通过对赵尉楼、黄金台等地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中“四百峰头月”与“三千弟子行”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的壮阔,又体现了人文的繁荣。后两句赞美了友人在国学中的学术成就和未来在朝廷中的光明前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祝愿和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人的风范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