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张损持太史二首

名成仍复爱三馀,香水溪边更结庐。 养疾旧承天子诏,传家元有老人书。 游多胜赏频高会,世诵新篇满比闾。 山月渐凉清露下,小园秋草欲教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答:回答别人的诗作,次韵而作。
  • 张损持太史:人名,张损持,太史是官职名。
  • 三馀:指读书的时间,即“夜者日之馀,雨者晴之馀,冬者岁之馀”,比喻勤奋学习。
  • 香水溪:地名,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指隐居。
  • 养疾:养病。
  • 天子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传家元有老人书:家中传承有老人的书籍,指家学渊源。
  • 比闾: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比,五比为闾,这里指邻里。
  • 清露:清澈的露水。
  • 教除:教导除去,指清除杂草。

翻译

名声既已显赫,仍珍惜读书的时光,在香水溪边建造了隐居的小屋。 养病时曾得到皇帝的诏令,家中传承着老人的书籍。 频繁地参加各种盛大的游览和赏景活动,邻里间传诵着新的诗篇。 山间的月亮渐渐凉爽,清露滴落,小园中的秋草即将被教导清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闲适与学问追求。诗中,“名成仍复爱三馀”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即使在名声显赫之后,依然珍惜读书的时间。通过“香水溪边更结庐”和“养疾旧承天子诏”等句,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皇恩的感激。最后,“山月渐凉清露下,小园秋草欲教除”则以景结情,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学问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