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奉长以大父仲调简讨文集见贻且请作传次其来韵二首

此身终隐复何名,应候哀吟自物情。 本为诗书延一脉,偶从锋镝得馀生。 沈埋我愧干霄气,继好君寻异代盟。 正拟深谈逢积雨,把诗枯坐到三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奉长: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大父仲调简讨文集:指陶奉长赠送给作者的其祖父仲调的文集。
  • 见贻:赠送。
  • 次其来韵:按照对方来信的韵脚作诗。
  • 应候:顺应时令。
  • 自物情:自然界的情感,指自然规律。
  • 锋镝:刀剑和箭,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
  • 干霄气:直冲云霄的气概。
  • 继好:继续友好。
  • 异代盟:不同世代的盟约。
  • 积雨:连绵不断的雨。
  • 枯坐:静静地坐着。

翻译

我这隐居之身又何必再留名,顺应时令哀吟,自然界的情感。 原本是为了诗书传承一线,偶然在战乱中幸存下来。 我惭愧自己的气概被埋没,而你却在寻找不同世代的盟约。 正想深入交谈却遇到连绵的雨,只能拿着诗集静静坐到深夜三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此身终隐复何名”一句,表明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更倾向于隐居的生活。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如“偶从锋镝得馀生”所表达的幸存之感。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与友人深厚的情谊,即使在不便交谈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诗歌来交流情感,体现了文人间的雅致与情趣。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