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奉长以大父仲调简讨文集见贻且请作传次其来韵二首
此身终隐复何名,应候哀吟自物情。
本为诗书延一脉,偶从锋镝得馀生。
沈埋我愧干霄气,继好君寻异代盟。
正拟深谈逢积雨,把诗枯坐到三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奉长: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大父仲调简讨文集:指陶奉长赠送给作者的其祖父仲调的文集。
- 见贻:赠送。
- 次其来韵:按照对方来信的韵脚作诗。
- 应候:顺应时令。
- 自物情:自然界的情感,指自然规律。
- 锋镝:刀剑和箭,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
- 干霄气:直冲云霄的气概。
- 继好:继续友好。
- 异代盟:不同世代的盟约。
- 积雨:连绵不断的雨。
- 枯坐:静静地坐着。
翻译
我这隐居之身又何必再留名,顺应时令哀吟,自然界的情感。 原本是为了诗书传承一线,偶然在战乱中幸存下来。 我惭愧自己的气概被埋没,而你却在寻找不同世代的盟约。 正想深入交谈却遇到连绵的雨,只能拿着诗集静静坐到深夜三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此身终隐复何名”一句,表明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更倾向于隐居的生活。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如“偶从锋镝得馀生”所表达的幸存之感。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与友人深厚的情谊,即使在不便交谈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诗歌来交流情感,体现了文人间的雅致与情趣。
陈恭尹的其他作品
- 《 送戴怡涛观察之官雷廉 》 —— [ 明 ] 陈恭尹
- 《 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 —— [ 明 ] 陈恭尹
- 《 送李华西太守二首 》 —— [ 明 ] 陈恭尹
- 《 答别张默庵 》 —— [ 明 ] 陈恭尹
- 《 同王阮亭宫詹黄忍庵太史高谡苑廷评张超然屈翁山两处士五羊访古作三首菩提树 》 —— [ 明 ] 陈恭尹
- 《 丙午岁旦漫题 》 —— [ 明 ] 陈恭尹
- 《 凤山骊歌十章送徐侯戢斋赴召入都 》 —— [ 明 ] 陈恭尹
- 《 黄明经俊胤年九十三犹赴闱试诗以壮之 》 —— [ 明 ] 陈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