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重九城西禅林登眺

燕郊载酒日,汉殿佩萸时。 强赴重阳会,元无三径资。 寒城淡古木,返景透疏篱。 寂寞龙山后,柴桑与我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郊(yān jiāo):指京城附近的郊区。
  • 汉殿:指皇宫。
  • 佩萸(pèi yú):佩戴茱萸,古时重阳节习俗。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
  • 寒城:指冷清的城池。
  • 返景:指夕阳的余晖。
  • 龙山:山名,这里指重阳节的登高地点。
  • 柴桑:地名,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在京郊饮酒的日子,正是皇宫中人们佩戴茱萸的时候。 勉强参加了重阳节的聚会,原本没有隐居的资财。 冷清的城池中,古老的树木显得淡漠,夕阳的余晖透过稀疏的篱笆。 在龙山之后,寂寞地,我期待着与柴桑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时作者的心情与所见景象。诗中,“燕郊”与“汉殿”形成对比,一边是自由的郊游,一边是宫廷的仪式。作者虽勉强参加重阳聚会,却心系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漠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末句“柴桑与我期”更是直接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整体上,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