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

忆昔十五六,形容一何好。 高谈溢四座,宾客惊绝倒。 日月易以迈,春华岂长保。 我行如昨日,两度见青草。 天涯劳苦远,异路风霜早。 相逢少年子,自顾已枯槁。 何待两鬓白,然后始谓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形容:外貌,容貌。
  • :充满,超出。
  • 绝倒:非常惊讶,佩服至极。
  • 日月:时间。
  • :流逝。
  • 春华:青春年华。
  • :经历。
  • 青草:春天的象征,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劳苦:辛苦劳累。
  • 异路:不同的道路,指不同的经历或境遇。
  • 枯槁:形容憔悴,失去活力。
  • 鬓白:鬓角变白,指年老。

翻译

回忆起十五六岁的时光,那时我的容貌是多么美好。高谈阔论,充满了整个宴会,宾客们都惊讶得佩服至极。时间容易流逝,青春怎能长久保持。我感觉就像昨天一样,已经两次见到春天的青草。在天涯海角辛苦远行,不同的道路,风霜来得更早。与年轻的孩子们相遇,我自视已经憔悴。何必等到两鬓斑白,才认为自己是老了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青春年华,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诗中,“忆昔十五六,形容一何好”展现了诗人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日月易以迈,春华岂长保”则深刻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诗末的“何待两鬓白,然后始谓老”更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和生命状态的独特见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