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府石公见招以在乡不及赴越日谒谢
世有勋劳重,公为社稷臣。
凤书来紫阙,龙节到朱垠。
地极三江永,恩移六诏春。
貔貅增气色,魑魅避威神。
海以无波贡,川馀未效珍。
养心唯寡欲,至德在安民。
持重山为令,澄清古作伦。
棠阴皆陕召,苗雨即周郇。
两浙称慈父,中州现佛身。
去思存异地,来暮幸躬亲。
屡赋柔薇长,频看偃草新。
星霜臣节著,岁月国风淳。
一物皆沾被,微生况贱贫。
弓招承下及,薪采偶逾旬。
光霁欣初视,刍荛亦见询。
白头绮里季,三祝华封人。
宽政容疏放,生涯任钓纶。
只应与耆老,击壤咏深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社稷臣:指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臣子。
- 凤书:指皇帝的诏书。
- 紫阙:指皇宫。
- 龙节:古代使者所持的龙形符节,代表皇帝的权威。
- 朱垠:红色的边界,指边疆。
- 三江:指中国的三大河流,即长江、黄河、珠江。
- 六诏: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 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比喻勇猛的军队。
- 魑魅:指山林中的妖怪,比喻邪恶之人。
- 安民:使人民安居乐业。
- 棠阴:指古代贤臣的庇荫,比喻贤臣的恩德。
- 陕召:指古代陕地的召公,比喻贤臣。
- 周郇:指周朝的郇国,比喻贤明的君主。
- 慈父:比喻仁慈的统治者。
- 佛身:比喻具有智慧和慈悲的人。
- 去思:离别的思念。
- 柔薇:柔软的薇草,比喻温和的政策。
- 偃草:倒伏的草,比喻顺从的人民。
- 星霜:比喻岁月的变迁。
- 国风:指国家的风气。
- 沾被:受到恩泽。
- 弓招:古代用弓箭招贤,比喻选拔人才。
- 薪采:采集柴火,比喻平凡的工作。
- 光霁:明朗的天气,比喻清明的政治。
- 刍荛:指草料,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 绮里季:指绮里季,古代贤人。
- 华封人:指华封,古代贤人。
- 疏放:放纵不羁。
- 钓纶:钓鱼的线,比喻隐居的生活。
- 耆老:年老的人。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比喻安居乐业。
- 深仁:深厚的仁爱。
翻译
世间重视功勋,公是国家的重臣。皇帝的诏书从紫禁城传来,龙形的符节到达了边疆。地域广阔,三江永流,恩泽遍及六诏之地,春意盎然。勇猛的军队增添了气势,邪恶之人避开了威严。海洋因无波而进贡,河流中还有未献的珍宝。修养心灵唯有减少欲望,最高的德行在于使人民安居乐业。稳重如山,治理如令,清廉古已有之。贤臣的恩德遍布陕地,贤君的恩泽如同周郇。两浙称颂慈父,中州显现佛身。离别的思念留在异地,幸好亲自来访。多次赋诗赞美温和的政策,频繁看到顺从的人民。岁月变迁,臣子的节操显著,国家的风气淳朴。一物都受到恩泽,何况微贱贫寒的我。选拔人才,连我这样的平凡之人也受到关注。明朗的政治,连微不足道的东西也受到询问。白发苍苍的绮里季,三次祝福华封人。宽容的政策容许放纵不羁,生活任由钓鱼。只应与年老的人一起,击壤歌颂深厚的仁爱。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一位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臣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描绘了这位臣子的威严、恩德和仁爱。诗中“凤书来紫阙,龙节到朱垠”等句,展现了皇帝的权威和臣子的荣耀。而“养心唯寡欲,至德在安民”则体现了臣子的德行和治国理念。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贤臣的崇敬和对清明政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