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秋日有寄

秋入疏槐想汉宫,遥遥天上集鹓鸿。 青山色在离愁远,玉漏声微曙梦通。 七圣何曾迷大块,五丁元自出蚕丛。 功高微管先江左,还遣车书万国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己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指的是明朝的某一年。
  • 疏槐:稀疏的槐树。
  • 汉宫:汉代的宫殿,这里泛指古代的宫殿。
  • 鹓鸿:鹓和鸿都是大鸟,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高贵的身份。
  • 玉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指时间。
  • 曙梦:黎明时的梦境,比喻短暂的幻想或希望。
  • 七圣:指古代传说中的七位圣人。
  • 大块:大地,这里指世界。
  • 五丁:古代传说中的五位力士,比喻力量。
  • 蚕丛:古代传说中的蚕神,这里指蚕丝业。
  • 微管:微小的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的小事。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浙江一带。
  • 车书: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翻译

秋天的气息渗入稀疏的槐树,让我想起了古代的汉宫,遥望天空,仿佛看到高贵的鹓鸿聚集在天上。青山依旧,但离愁却让我感到遥远,玉漏的声音细微,却能唤醒黎明时的梦境。古代的七位圣人何曾迷失在这广袤的世界中,五位力士也是从蚕丛中走出,展现了他们的力量。治理国家的小事虽微,但功绩却能超越古代的微管,先于江左地区,最终让各国的法律和制度都趋于一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秋日景象,抒发了对古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疏槐”、“鹓鸿”、“青山”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七圣”、“五丁”等传说的引用,诗人展现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并以此激励自己及后人。最后,诗人以“微管”和“车书”为喻,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世界大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