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香

宝安香品异,黄熟甲南天。 种子都成结,薰兰更耐煎。 黍珠三叶里,鱼子万花前。 新摘含膏露,多栽出大田。 乾乘朱夏晒,湿比素馨鲜。 一气归丹鼎,同心作紫烟。 频疑金粟吐,绝胜水沉然。 臭味氤氲合,清和郁滞宣。 命长凝木火,神旱见山川。 作好须贻女,惊精不用仙。 隔施云母片,灰隐藕心钱。 马尾丝丝渗,鸪斑点点妍。 囫囵随大小,斧凿稍方圆。 习静惟宜此,忘机不是禅。 心空多病日,根老半生年。 金桔都如石,朱砂不及泉。 肥硗农圃力,灌溉子孙贤。 九畹桑麻外,千林井里边。 太阳持盛实,炎德矢贞坚。 服媚同王者,旃檀莫并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安:地名。在今广东深圳一带 ,此地以产香著名。
  • 黄熟:香名。一种优质香材。
  • 薰兰:用香料熏过的兰花。这里代指一种加工后的香制品。
  • 黍珠:比喻珍奇之物,这里指这种香丸像黍米一样大小的珠子。
  • 丹鼎:炼丹的器具。
  • 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 ****臭味(xìu wèi):气味,“臭”在古汉语中有气味的意思。
  • ****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弥漫。
  • ****硗(qiāo):指土地坚硬而贫瘠。
  • 服媚:使人喜爱、爱慕。
  • 旃(zhān)檀:檀香,一种珍贵的香料。

翻译

宝安所产的香品十分奇异,这里的黄熟香在南方首屈一指。用来制作香料的种子往往结成香块,加工后的薰兰香更经得起煎烤。香丸如同黍米大小的珠子在层层叶片间,又好似鱼子一般在万花盛开之前就独具特色。新采摘的香料饱含着膏润的露水,大多是在大片田地里栽种所得。将其趁着盛夏的烈日暴晒,湿润时比素馨花还要鲜艳。把香料放在炼丹鼎中提炼,最终可化作袅袅紫烟。常常让人怀疑是不是有金色粟米从中吐出,远比沉香燃烧起来的效果要好。各种香料的气味浓郁融合,清新之气能把郁结之气宣泄出来。这香料似乎凝聚了木与火的灵性,展现出如同山川般醇厚的神韵。制好的香料一定要送给女子,欣赏它美丽的精致模样或许能忘却神仙之说。点香时在下面隔着云母片,香灰中隐约藏着藕心一样的小钱模样的香灰。燃香时如同马尾细丝从中渗出袅袅青烟,香灰上的斑纹好似鹧鸪的斑点一样十分好看。香料的形状完整,大小不一,经过斧凿加工后多少变得方圆齐整。修习宁静的心境,用它最合适不过,若能借此忘掉机巧之心并不一定要借助参禅。人在内心空灵又多病的日子里,半生的时光就如香根一样慢慢变老。此地的金桔都坚硬如石,朱砂也比不上这里泉水孕育出的好香。无论土地肥沃还是贫瘠,都依靠农民的辛勤劳作,子孙贤能用心灌溉。在大片的桑麻田之外,在众多树林与井之间,阳光下这片土地孕育着丰盛的香材,炽热的阳光赋予它们坚贞的品质。这种香料令人喜爱,王者也会对其青睐,就是珍贵的旃檀也不能与之相比。

赏析

这首诗围绕“兰花香”细致地描绘了广东宝安地区香品的奇特性。开篇便点明宝安香品之异,黄熟香更是天下闻名,奠定全诗对独特香品的赞咏基调。诗人详细描述了香料从种植、采摘、制作到使用的全过程,语言优美而富有画面感。例如描绘香丸形状用“黍珠三叶里,鱼子万花前”,形象生动且饱含美感。在描写香料焚烧时“一气归丹鼎,同心作紫烟。频疑金粟吐,绝胜水沉然”,通过类比、想象,生动展现出香料燃烧时的美妙和独特。诗中还包含着对自然、劳动和生活的诸多情感。“肥硗农圃力,灌溉子孙贤”表达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最后将此香与旃檀相比并认为其更胜一筹,强化了对这一独特香品的高度赞美之情。整首诗在展现香的美妙过程中,融入了诗人对天地造化、人生境界的感悟与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情趣和内涵韵味的佳作。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