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溪风漠漠南屏路,春服初成病眼开。 花竹日新僧已老,湖山如旧我重来。 层楼雨急青林迥,古殿云晴碧嶂回。 独有幽禽解相信,双飞时下读书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屏:具体地点,可能是一处有山水风光的地方 。
  • 正德丁卯年:即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 年 )。
  • 赴谪:前往被贬谪之地。
  • 龙场驿:在今贵州修文县。
  • 漠漠:形容微风轻拂,气息微弱的样子。
  • 春服初成:春日的衣服刚刚做好,源于《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 。
  • 病眼开:因患病而视物不清的眼睛得以睁开,意思是病情好转。
  • 花竹日新:花草竹子一天比一天繁茂。
  • 迥(jiǒng):远,高远。
  • 碧嶂(bì zhàng):绿色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峦。
  • 幽禽:隐居山林的鸟儿。
  • :懂得,能够。
  • :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有对“我”的意思 。

翻译

南屏路上微风轻拂,春日的服装刚刚置办好,我患病的双眼也逐渐睁开。花草竹林日益葱茏繁茂,可寺中的僧人却已老去,这湖光山色还和从前一样,如今我又重新归来。层楼上雨下得很急,远方的青林愈发显得高远;晴日里古殿上方白云悠悠,四周是连绵回环的绿色山峦。只有这山林中的鸟儿懂我的心思,成双成对地时而飞落到我的读书台上 。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守仁在赴谪途中所作,诗中情景交融,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首联通过描绘南屏路的微风与自己初换春服、病眼初开的情景,定下一种舒缓又带着新生气息的基调。颔联“花竹日新僧已老,湖山如旧我重来”用对比的手法,将花竹的日新月异、湖山的依旧不变与僧人的老去、自己的归来进行对比,传达出时光易逝而自然永恒的感慨。颈联对景色进行细致描写,“层楼雨急青林迥,古殿云晴碧嶂回”,雨急时更显青林的高远,晴云下碧嶂的回环,展现出大自然景色壮观且灵动的一面,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美。尾联“独有幽禽解相信,双飞时下读书台”显得十分温馨且意味深长,唯有幽禽似乎懂得诗人心意,相伴在读书台,侧面表现出诗人在被贬谪途中的孤独,同时幽禽的出现又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这更映衬出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面对自然景物引发的复杂情感,文字优美,意境深邃 。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