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淮河。
- 谒客:拜见客人。
- 裘茸:皮毛柔软。
翻译
在十里长的清澈淮河之上,长长的堤岸如同转动的雪龙。冰崖上留下脚印,风吹树叶扰乱了柔软的皮毛。仿佛万顷之地穿过银色的海洋,千寻之高好似越过玉色的山峰。向来能修月亮的巧手,应该是在广寒宫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一日雪天在淮河的景象。通过“十里清淮”展现出淮河的开阔场景,“雪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长堤在雪后的独特形态。“冰崖落屐齿”细致地描述了行走在冰崖上的情景,“风叶乱裘茸”从动态角度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万顷穿银海,千寻度玉峰”极富想象力地营造出宏大而奇幻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有一种奇妙的联想,暗示了超凡脱俗的意境。整首诗意境空灵奇幻,给人以独特的美感体验。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骊山三绝句 》 —— [ 宋 ] 苏轼
- 《 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今复以是日,相遇于宋。凡十五年,忧乐出处,有不可胜言者。而定国学道有得,百念灰冷,而颜益壮,顾予衰病, 》 —— [ 宋 ] 苏轼
- 《 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 》 —— [ 宋 ] 苏轼
- 《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 —— [ 宋 ] 苏轼
- 《 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复次一首送赴阙 》 —— [ 宋 ] 苏轼
- 《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曾子开从驾二首 》 —— [ 宋 ] 苏轼
- 《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四大秦寺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