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次人韵

· 郭奎
高人寂无寐,乘月坐南楼。 露浥纤絺润,凉生纨扇秋。 玉箫吹半夜,兰枻鼓中流。 清兴忽不浅,因之宋玉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人韵:依照他人诗词的韵脚来和诗。
  • 高人:指志趣高雅的人。
  • 寂无寐:寂静中难以入眠 。寐(mèi):睡着。
  • 乘月:趁着月光。
  • 露浥(yì):露水沾湿。浥:湿润。
  • 纤絺(chī):细葛布。
  • 纨扇:用细绢制成的团扇。
  • 玉箫:精美的箫。
  • 兰枻(yì):用木兰树做的船桨。枻:船桨。
  • :划动。
  • 清兴:清雅的兴致。
  • 宋玉愁:宋玉曾写《九辩》抒发悲秋情怀,这里借指引发了像宋玉一样的愁思。

翻译

高雅之士在寂静中难以入眠,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南楼之上。露水沾湿了身上的细葛布,让人感觉有些湿润,秋意渐起,纨扇也生出了凉意。优美的箫声在半夜响起,划着用木兰树做的船桨在江水中畅游。这清雅的兴致突然变得浓郁起来,却也因此引发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愁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月夜图。开篇点题,“高人寂无寐,乘月坐南楼”,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一位雅士在月夜无法入眠,选择在南楼赏月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的氛围 。中间两联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露浥纤絺润,凉生纨扇秋”从触觉的角度,以露水沾衣、纨扇生凉表现秋夜的凉意;“玉箫吹半夜,兰枻鼓中流” 从听觉和动态场景描写,玉箫声打破夜的寂静,划桨中流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在与活动感,动静结合,将月夜的美好与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清兴忽不浅,因之宋玉愁”笔锋一转,由之前的清幽闲趣陡然生出愁绪,这种情感的转变既自然又富有韵味,借宋玉的愁思,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情绪,使整首诗在清新优美的意境之中,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内涵,耐人寻味。

郭奎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字子章。元末从余阙治经,阙屡称之。朱元璋起江淮,奎归之,从事幕府。朱文正为大督开府南昌,命奎参其军事。后文正未得封赏,态度失常,得罪太祖,奎连累坐诛。有《望云集》。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