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尚书: 古代官职名,掌管文书、律令等事务。
- 崇文: 文化昌盛之地,此处可能指皇宫中的崇文馆或与文化相关的区域。
- 东观: 皇宫中的藏书阁,古代学者常在此研读。
- 停辇: 停止乘坐马车,表示皇帝步行。
- 三坟五典: 传说中的古代典籍,泛指经典文献。
- 晖灯: 明亮的灯光。
- 沈湎: 沉溺于酒色或某种欲望。
- 纵情昏主: 放纵情感的昏庸君主。
- 克己明君: 能够自我约束的贤明君主。
- 资累恶: 因积累恶行而自取灭亡。
- 成名由积善: 名声因积累善行而流传。
- 百王末: 百姓之王,即君主,此处指历代帝王的末期。
- 战兢随岁转: 指皇帝年年都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翻译
在崇文馆漫步停留,从东观归来后停下马车。 皇帝停下用餐,沉醉于古籍的阅读,灯火照亮了五部经典。 看着奢华的宴席如同肉林,心中却对过度享乐感到悲凉。 放纵情感的昏庸君主不少,能自我克制的贤明君主却稀有。 因为积累恶行,有的君主最终丧命;唯有积聚善行,才能成就美名。 作为百代帝王的末期,每年都在谨慎应对,如履薄冰。
赏析
这首诗是李世民对历史的反思,他以崇文馆和东观为背景,描绘了皇帝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奢侈生活的态度对比。他批评了那些沉迷于享乐的昏君,赞扬了能自我克制的明君,强调了善行积累的重要性。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作为统治者对责任的担当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展现了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和历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