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社行

· 杨慎
临安二月天气暄,满城靓妆春服妍。 花簇旗亭锦围巷,佛游人嬉车马阗。 少年社火燃灯寺,埒材角妙纷纷至。 公孙舞剑骇张筵,宜僚弄丸惊楚市。 杨柳藏鸦白门晚,梅梁栖燕红楼远。 青山白日感羁游,翠斝清樽讵消遣。 宛洛风光似梦中,故园兄弟复西东。 醉歌茗艼月中去,请君莫唱思悲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安:今浙江杭州。
  • (xuān):温暖。
  • 靓妆(jìng zhuāng):美丽的妆饰。
  • 旗亭:古代指市楼,这里指热闹的街道。
  • (tián):充满,这里形容车马众多很热闹。
  • 社火:民间在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表演的各种杂戏。
  • 埒材角妙(liè cái jué miào):较量技艺。
  • 公孙舞剑:指公孙大娘舞剑,舞姿雄浑奇妙。
  • 宜僚弄丸:宜僚善于用丸,能连续向空中抛接多颗弹丸。借指技艺高妙。
  • 白门:南京的别称,这里可泛指城门。
  • 梅梁:用梅树做的大梁,传说大禹时,防风氏所献。也可指华丽的屋梁。
  • 羁游:长久寄居他乡在外游历。
  • 翠斝(cuì jiǎ):翠玉制的酒器。
  • (jù):岂,怎。
  • 茗艼(míng dǐng):同“酩酊”,大醉的样子 。
  • 思悲翁: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曲调悲凉。

翻译

临安二月的天气温暖宜人,满城女子身着美丽的春装无比娇艳。热闹街道上繁花簇拥,大街小巷如锦绣围绕,佛寺里游人如织,车马往来喧闹纷繁。少年们在燃灯寺举办社火表演,各方赶来较量技艺,争奇斗妙。那精彩如同公孙大娘舞剑在盛宴上令人惊叹,又像宜僚在楚市表演弄丸一般夺人眼球 。傍晚时分,杨柳浓荫中藏着归巢的乌鸦,城门笼罩在暮色里;远方华丽楼阁上梁间栖息着飞燕,与红楼遥遥相对。面对青山白日,客居他乡的我满心感慨;即使手持翠玉酒杯,畅饮清酒,也难以排解心中的愁绪。往日宛洛的美好风光仿佛就在梦幻中,故乡的兄弟如今又各奔西东。我在月色下喝得酩酊大醉,放歌而去,请求你千万不要唱起那令人悲伤的《思悲翁》曲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临安春社时的热闹繁华景象。开篇先点明时间地点,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图,人们盛装出游,城中热闹非凡,展现出一种欢快的氛围。接着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社火场景,将社火表演的精彩技艺通过类比古代名人公孙舞剑、宜僚弄丸来体现,生动形象,令人如临其境。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情感一转,通过描写黄昏中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意境。对羁旅生活的感慨、对故园兄弟的思念自然流出,即使美酒当前也难消愁闷。最后借“醉歌茗艼月中去,请君莫唱思悲翁”表现出作者想要摆脱愁绪却又难以做到的无奈与痛苦。整首诗从热闹的场景逐步过渡到内心的情感抒发,景与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既展现了临安城的春社风情,又深刻表达了作者漂泊他乡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