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宴曲

仙人仙在沧海湄,双毫出耳绿丝垂。 瑶池西赴白云宴,丹山远借青鸾骑。 香云红淡春光染,天风吹旌霞飐飐。 晓过扶桑水一泓,下视中州尘九点。 蟠桃初熟甘露瓜,对持斗柄泛流霞。 妄向秋空举金掌,茂陵衰草令人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 (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 丹山:传说中的山名。
  • 飐飐(zhǎn zhǎn):飘动貌。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 甘露瓜:可能指特别甘甜的瓜。
  • 金掌:铜制的仙人手掌。汉武帝曾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

翻译

仙人在沧海的岸边,两缕长发垂在耳边如绿丝般。仙人去瑶池赴白云之宴,从遥远的丹山借来了青鸾当作坐骑。香云被淡淡的春光所染,天风吹动旌旗飘飘。清晨经过扶桑旁的一泓水,向下看去中原如同九点尘土。蟠桃刚刚成熟还有甘甜的瓜,相对拿着北斗柄如同在流动的霞光中。妄想向着秋空举起金掌,那茂陵的衰草让人叹息。

赏析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和浪漫氛围的仙境景象。诗中描绘了仙人的超凡脱俗的形象以及他们参与的宴会和出行,如去瑶池赴宴、骑着青鸾等,展现出神仙世界的神秘和美妙。同时,通过对天空、云霞等景物的描写,如香云、天风吹旌、霞光等,更增添了仙境的奇幻之感。其中“晓过扶桑水一泓,下视中州尘九点”通过对比,凸显出仙人视角的高远和尘世的渺小。最后提到的“金掌”和“茂陵衰草”,则在这神奇的情境中加入了一丝人世兴衰的感慨,使整首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和丰富。整体语言优美,想象力丰富,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张方平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 3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