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九峰道中

漾舟蒲叶内,聒聒水鸣沟。 缓棹知鱼乐,看山散客愁。 渔歌风外接,农务雨前修。 野色纷如此,吾行任去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漾舟:划船。
  • 聒聒(guō guō):拟声词,形容声音嘈杂。
  • 缓棹(zhào):慢慢地划桨。“棹”,船桨。
  • 客愁:行人的愁思。
  • 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翻译

在蒲叶之间悠然划船,沟中的水发出嘈杂的声响。慢慢地划动船桨,好似能感知鱼儿的快乐,看着山间景色消散了我这行人的愁绪。渔歌从风中传来,农家在雨前忙着修理农具筹备农务。郊外的景色这般缤纷多彩,我随意地四处行走,去留都随心自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峰道中舟行时的所见所感。开篇通过“漾舟”“聒聒”描绘出一幅水动波响的画面,奠定了轻松闲适的基调。 “缓棹知鱼乐,看山散客愁”,诗人以悠然的心境感受鱼儿之乐,借欣赏山色驱散心中愁绪,情景交融,尽显其对自然的沉浸与释怀。“渔歌风外接,农务雨前修”进一步丰富画面,天边传来的渔歌增添灵动,雨前农家的劳作凸显生活气息。最后, “野色纷如此,吾行任去留”,表明如此美妙的郊野景色让诗人心无牵挂,去留随性,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羁绊的心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在描绘途中景色的同时尽显诗人旷达的情怀。

黄淳耀

黄淳耀

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为复社成员。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义,淳耀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僧舍。门人私谥贞文。能诗文,有《陶庵集》、《山左笔谈》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