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序
《送僧归金山寺》是唐代诗人马戴的诗词作品之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金山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
迥寺:高远的寺庙。迥(jiǒng):远。
洲岛:水中的陆地和岛屿。
清磬:清脆的磬声。磬(qìng):佛教的打击乐器。
翻译
在金陵的山色之中,蝉鸣急切正临近秋分。高远的寺庙横在洲岛之上,归来的僧人渡过水云和雾气。夕阳靠着江岸渐渐落下,清脆的磬声隔着潮水都能听到。远远地想象那禅林之下,炉香带着月光焚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僧归金山寺时的情景与氛围。诗中通过对金陵山色、蝉鸣、寺庙、僧人、夕阳、清磬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蝉急向秋分”点明了时节,“迥寺横洲岛”展现了寺庙独特的地理位置,富有画面感。而“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更增强了那种静谧的氛围。最后遥想禅林下的情景,给人以无限遐想,透露着对佛门清净世界的向往,全诗充满了禅意与诗意。

马戴
马戴,字虞臣,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诗人、官员。早年屡试不第,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始中进士,同榜有项斯、赵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辟掌书记,后以正言被斥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县)尉。终太学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咸通年间,应辟佐大同军幕府,与贾岛、许棠相唱答。咸通七年(867年),擢拔为国子、太常博士。工于诗,叶矫然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杨慎称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纪昀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太常博士任上。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