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人日:指正月初七。
- 愚斋:指张之纬的号。
- 纬文:张之纬的字。
- 白髭(zī):白胡须。
- 燕市:古代的燕国都市,这里借指元好问所在之地。
- 草堂:这里指张之纬的居处。
- 流转:流动,变化。
- 岁寒枝:比喻在困境中保持节操的事物。
翻译
收到书信暂且能够慰藉思念之情,清晨明镜里看见自己的白胡须。明月高照在高楼,如同在燕市饮酒,正月初七梅花绽放,就像在草堂吟诗。风光变化多么多样,男女青年又正当时。山涧底部那二千尺的孤松,殷切地留下来让人观看在寒冬仍保持苍翠的枝条。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元好问对友人张之纬的思念与牵挂。诗的首联通过看到书信和自己的白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暗含时光流逝。颔联以明月高楼燕市酒和梅花人日草堂诗的对比,营造出不同的场景,一边是自己所在地的景象,一边是想象中友人的情况。颈联感慨时光和人事的变化无常。尾联以孤松自喻,体现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也蕴含着对友人的一种期望和寄托,希望彼此都能如孤松在岁寒时仍保持坚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