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泽

太学声华弱冠驰,青云岐路九霄飞。 上前论事龙颜喜,幕下筹边犬吠稀。 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从来圣牍褒忠义,谁为幽魂一发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这首诗不是常见的经典古诗词,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来准确理解和翻译。从现有内容来看:

注释

  •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 弱冠:古时汉族男子到了 20 岁行冠礼,称“弱冠”。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 岐路:指岔路。
  • 龙颜:指皇帝的面容。
  • 犬吠:狗叫。
  • 相如:司马相如,汉代大辞赋家。
  • 嵇绍:晋代人。

翻译

王仲泽在太学的声名在他刚到弱冠之年时就传扬开来,在仕途青云之路如同在九霄飞翔。在皇帝面前论事让皇帝龙颜喜悦,在幕府中筹划边疆事务使得犬吠声都稀少。壮志如同司马相如般愿为志向撞碎庭柱,赤诚之心犹如嵇绍般鲜血沾染衣裳。自古以来圣上的文牍会褒奖忠义之人,谁会为那幽魂去真正地宣扬呢。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写王仲泽的,对其在太学的声名以及在仕途、论事和对事业的赤诚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赞扬,同时也表达了某种感慨或者思考,或许是对忠义之举难以获得充分肯定的一种遗憾。但由于缺乏更具体背景,对诗意的解读可能存在一定局限。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