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万里长城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楼堞(dié):城墙上的城楼和矮墙。这里借指长城的防御工事。
  • 高秋:深秋。
  • :轻抚,这里有凭吊、抚摸之意。
  • 鞭石:传说秦始皇以赶山鞭驱石造桥或筑城。此用夸张手法形容修筑长城工程艰巨,仿佛驱赶石头。
  • 云汉:云霄,极高的天空。
  • 幽并(bīng):幽州和并州,古代地名,大致在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是北方边陲要地。
  • :穷尽,到……尽头 。
  • 却胡:击退北方的胡人。

翻译

眼前是秦代的楼堞、汉代的军营,在深秋时节,我独自骑着一匹马,轻抚凭吊着这古老的城墙。想象当年修筑长城,好像是把千座山峰的石头驱赶着送上云霄,长城蜿蜒万里紧紧压迫着幽州和并州这些北方边城。向东,它一直延伸到那广阔无边的碧海之畔,周围群山罗列耸立;向西,它伴着黄河,夕阳的余晖映照其上一片光明。暂且先不要去谈论长城击退胡人的功绩,那些英雄豪杰们创造如此伟大的工程真让人惊叹不已!

赏析

这首诗气势恢宏,意境开阔。开篇就将长城置于悠久的历史时空中,“秦时楼堞汉家营”营造出一种沧桑厚重感。颔联“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展现了长城修筑的艰难与长城雄伟壮阔之势,凸显它的威严,似要将广袤边疆都笼罩其中。颈联“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视角纵横延展,从东到西描绘出长城跨越山海的宏大景象,碧海、群山、黄河、落日等景色相互映衬,构成一幅雄浑的画面。尾联“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诗人跳出单纯强调长城军事防御的功绩层面,着眼于对创造这一伟大工程的英雄豪杰发出由衷赞叹 ,展现出诗人对古人伟大创造力的敬仰,升华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既展现长城风貌,又融入诗人的历史感怀与对英雄精神的歌颂,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佳作 。

康有为

康有为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 1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