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

· 方回
钱塘湖上试经过,便似秦淮玉树歌。 突兀楼台新佛刹,依稀灯火旧沙河。 士皆戎服骈鞍马,女尚宫妆拂黛蛾。 我欲同君理轻棹,苏堤呼酒酹东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
  • 秦淮:指南京秦淮河,古代繁华之地。
  • 玉树歌:指江南地区的歌曲,多用于形容江南的繁华景象。
  • 突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 佛刹:佛寺。
  • 沙河:此处可能指杭州的沙河,也可能泛指河流。
  • 戎服:军装。
  • 骈鞍马:并排的马鞍,形容马匹众多。
  • 宫妆:宫廷中的妆饰。
  • 拂黛蛾:用黛色画眉,蛾指眉毛。
  • 轻棹:轻便的船桨,代指小船。
  • 苏堤:杭州西湖的一条堤岸,以苏东坡命名。
  • :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敬意。
  • 东坡:苏轼的号,此处指苏东坡。

翻译

在钱塘湖上试着经过,那景象就像秦淮河边的繁华,歌声如玉树般悠扬。 新修建的佛寺楼台高耸突出,依稀可见旧时沙河上的灯火。 士人们都穿着军装,骑着并排的马匹,女子们则保持着宫廷的妆饰,用黛色画眉。 我想要与你一同乘着轻便的小船,在苏堤上呼唤酒来,以此酒洒地,向苏东坡表达敬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杭州西湖的繁华景象,通过对钱塘湖、秦淮河的对比,展现了西湖的盛况。诗中“突兀楼台新佛刹,依稀灯火旧沙河”一句,既描绘了新建筑的壮观,又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后两句则通过士人和女子的装扮,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共游西湖,向苏东坡致敬的愿望,体现了对文化名人的敬仰之情。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