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山御史寄七夕诗今近中秋奉问

· 方回
笼鹤囊琴驾短篷,夏初言别又秋中。 一天遥共团圆月,两地相忘矍铄翁。 朝廷还公黄阁相,江湖乞我白蘋风。 金台乍到朋簪盍,肯系吟笺寄早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笼鹤囊琴:指携带琴鹤,比喻隐逸或清高。
  • 驾短篷:乘坐简陋的船。
  • 夏初言别:夏天初时告别。
  • 秋中:秋天中间,指中秋。
  • 一天遥共团圆月:虽然相隔遥远,但共赏同一轮圆月。
  • 两地相忘:指彼此相隔两地,但心意相通,不感孤独。
  • 矍铄翁:形容老人精神健旺。
  • 黄阁相:指朝廷中的高官。
  • 白蘋风:指江湖上的风,也比喻隐逸的生活。
  • 金台:指朝廷或高官的居所。
  • 朋簪盍:朋友聚会。
  • 肯系吟笺寄早鸿:愿意将诗笺系在早飞的鸿雁上寄出。

翻译

乘坐着简陋的船,携带着琴鹤,夏天初时告别,转眼已是中秋。虽然相隔遥远,但我们共赏同一轮圆月,即使身处两地,心意相通,不感孤独。朝廷中您已是高官,而我则在江湖上乞求隐逸的生活。刚刚到达金台,与朋友们聚会,我愿意将诗笺系在早飞的鸿雁上,寄给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笼鹤囊琴”、“白蘋风”等意象,描绘了诗人清高隐逸的形象。同时,“一天遥共团圆月”、“两地相忘矍铄翁”等句,巧妙地表达了虽然相隔遥远,但心意相通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深厚的友情。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