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俞如问旅思送之游松江

· 方回
芰制荷纫未絮衣,溪船信宿自堪归。 倚门尚尔嗟行役,抱瓮元来久息机。 江阔天遥鸿雁断,日斜岁暮稻粱稀。 芋炉有地煨风雪,骨肉团栾夜共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芰制荷纫(jì zhì hé rèn):用荷叶制成的衣物。
  • 未絮衣:未填充棉花的衣服,指衣服单薄。
  • 信宿:连宿两夜,表示短暂的停留。
  • 倚门:靠在门边,形容等待或期盼。
  • 嗟行役:叹息旅途的劳顿。
  • 抱瓮:比喻简朴的生活或隐居。
  • 息机:停止劳作,指隐居不问世事。
  • 鸿雁断:比喻音信断绝。
  • 稻粱稀:指粮食稀少,生活艰难。
  • 芋炉:烤芋头的炉子。
  • 煨风雪:在风雪中烤火取暖。
  • 骨肉团栾:指家人团聚。

翻译

穿着用荷叶制成的单薄衣裳,乘着溪船连宿两夜便可归家。 靠在门边,仍为你的旅途劳顿而叹息,而我早已隐居,久不问世事。 江面宽阔,天空遥远,鸿雁的音信已断,日暮岁末,粮食稀少。 在风雪中,我们围坐在烤芋头的炉边,享受着家人团聚的温暖。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归家的温馨,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团聚的珍视。诗中“芰制荷纫未絮衣”与“倚门尚尔嗟行役”形成对比,突出了旅途的劳顿与归家的期盼。后两句则通过“鸿雁断”与“稻粱稀”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寂与生活的艰辛。最后,“芋炉有地煨风雪,骨肉团栾夜共围”则以温馨的家庭场景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团聚的深深眷恋。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