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康庆之见过醉归读予鄙作

· 方回
饭颗山头老面瘦,沈香亭北醉颜醒。 二豪诗骨已沦渊,谁能汲古出深井。 康侯天笔雕风骚,一蹴已过庐山高。 大鹏运海翔六翮,我岂能为腹背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康庆之: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饭颗山:山名,此处可能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 老面瘦:形容面容憔悴。
  • 沈香亭:亭名,可能指诗人曾经饮酒的地方。
  • 醉颜醒:醉酒后清醒的样子。
  • 二豪:指两位豪放的诗人。
  • 诗骨:诗的精神和风格。
  • 沦渊:沉没,此处指诗风衰落。
  • 汲古:汲取古人的智慧和诗意。
  • 深井:比喻深奥的学问或诗艺。
  • 康侯:对康庆之的尊称。
  • 天笔:形容文笔高超。
  • 雕风骚:雕琢文采,指写作。
  • 一蹴:一步到位,形容技艺高超。
  • 庐山高:指庐山的高峰,比喻高超的诗艺。
  • 大鹏:神话中的大鸟,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 运海翔六翮:在海上飞翔,六翮指大鹏的翅膀,比喻志向远大。
  • 腹背毛: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

翻译

在饭颗山的山头,我这老面瘦削,曾在沈香亭边醉后清醒。 两位豪放的诗人,他们的诗风已经衰落,谁能从古人的深井中汲取出诗意呢? 康庆之的文笔如同天赐,雕琢出风骚的文采,一步就超越了庐山的高峰。 我岂能只做那大鹏背上的羽毛,随着它运海飞翔,我也有远大的志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饭颗山和沈香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二豪诗骨已沦渊”一句,表达了对当时诗坛风气的不满,认为诗风已经衰落。而“康侯天笔雕风骚”则赞美了康庆之的文笔高超,能够超越前人。最后两句“大鹏运海翔六翮,我岂能为腹背毛”,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做附庸,而要有自己的抱负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自我期许。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