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九关守虎豹,崇墉方言言。
馁也自其分,秉耒耕荒原。
江左瑜盖辈,岂必贤虞翻。
汤网无厄羽,文治无困麟。
一物有疾痛,圣王视犹身。
如何杏坛上,鸣鼓攻门人。
材有善不善,大匠严选抡。
所以获麟笔,有秋斯有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关:指九重天门,比喻朝廷的严密守卫。
- 虎豹:比喻凶猛的守卫或官员。
- 崇墉:高大的城墙。
- 言言:高大的样子。
- 馁也:饥饿。
- 秉耒:手持农具。
- 荒原:荒凉的土地。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一带。
- 瑜盖辈:指有才能的人。
- 虞翻:三国时期吴国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 汤网:比喻宽大的政策或法网。
- 厄羽:指鸟类受困。
- 文治:指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治理方式。
- 困麟:指麒麟受困,比喻贤才受困。
- 选抡:选拔。
- 获麟笔:指孔子因见麒麟而停止编写《春秋》,比喻贤才的出现或重要事件的发生。
翻译
朝廷的守卫如同九重天门般严密,城墙高大而威严。饥饿是自己的命运,我手持农具耕种荒凉的土地。江东那些有才能的人,难道一定比虞翻贤能吗?宽大的政策不会让鸟类受困,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治理方式也不会让麒麟受困。圣明的君王对待每一种生物的疾苦都如同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为何在杏坛之上,却要鸣鼓攻击那些门人呢?人才有好有坏,伟大的工匠会严格选拔。因此,当麒麟出现时,就意味着有秋天的收获和春天的希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朝廷的严密守卫与个人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和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九关守虎豹”与“秉耒耕荒原”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个人的无奈与朝廷的威严。后文通过对“汤网”、“文治”的赞美,以及对“获麟笔”的期待,展现了作者对宽大政策和文治社会的向往,以及对人才选拔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人方回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