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粗:粗略,不精细。
- 鲠直:(gěng zhí)正直,直率。
- 阿谀:(ē yú)奉承,讨好。
- 湖海:指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 乾坤:天地,世界。
-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
- 知己:了解、赏识自己的人。
- 抬醉眼:醉眼朦胧中抬头看人,指酒醉中寻找知音。
- 剃吟须:剃去胡须,指放弃吟诗作赋的生活。
- 灵鹫:指灵鹫山,佛教圣地之一。
- 三竺:指杭州的天竺山,也是佛教圣地。
- 猿饥:指山中的猿猴,象征隐居生活。
- 侣鹤臞:与鹤为伴,指隐居山林,与世无争。
翻译
粗略地读书,却难以完全相信书中的内容,世间有谁是真正的直率而不是奉承呢?我一生漂泊四方,悲叹自己是游子,晚年则成了世界中的老腐儒。有知己还能在醉眼朦胧中寻找,似乎连僧人都想劝我放弃吟诗。何时能兼得灵鹫山和三竺的宁静,每天与饥饿的猿猴和瘦削的鹤为伴,过着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粗读书难尽信书”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怀疑态度,而“世谁鲠直但阿谀”则揭示了社会上的虚伪和奉承。后两句“知己尚堪抬醉眼,从僧似欲剃吟须”则体现了诗人在世俗中寻找知己的渴望,以及对放弃世俗生活的犹豫。最后两句则强烈表达了对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伴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