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科第:科举考试。
- 官资:官职和资历。
- 束书:整理书籍,指准备出行。
- 憩:休息。
- 玉山:地名,信州的一个山。
- 师生:老师和学生。
- 讲暇:讲学之余的闲暇时间。
- 皋比: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讲学的地方。
- 兄弟:指同辈的朋友或亲戚。
- 吟高:高声吟咏。
- 雁字:雁群飞行的队形,常用来比喻书信。
- 虚谷:空谷,比喻清静之地。
- 宗生:指宗族中的后辈。
- 双鬓秃:两鬓头发稀少,形容年老。
- 秋崖:地名,可能是指方回的家乡。
- 家学:家族传承的学问。
- 一灯传:比喻学问的传承。
- 晦静:隐居静修。
- 诸老:指多位老者。
- 断编:残缺的书籍,这里指学问的遗留。
翻译
科举考试和官职与往年不同,我整理好书籍,在玉山前稍作休息。老师和学生在讲学之余,在皋比地享受闲暇,兄弟们高声吟咏,望着天空中雁群的队形。在清静的虚谷中,宗族的后辈们头发已稀少,秋崖的家学传承如同一盏灯。在我们曾经相遇的隐居静修之地,那些老者们或许还留有残缺的学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回在信州学正的闲适生活和学问传承的情景。诗中通过对科举、官职、师生讲学、兄弟吟咏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学问和家族传承的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学问遗留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家族传统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