唁织蓑翁

· 方回
系马篱边树,春初此叩扉。 行人求茗饮,老父售蓑衣。 忽已空无物,云何去不归。 杵亡石臼破,残麦化蛾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àn):吊丧,对遭遇丧事表示慰问。
  • 织蓑翁:编织蓑衣的老人。
  • 系马:拴马。
  • 叩扉:敲门。
  • 茗饮:茶水。
  • :卖。
  • 云何:为何,如何。
  • 杵亡:杵,捣物的棒槌。杵亡指杵不见了。
  • 石臼:石制的臼,用于捣碎物品。
  • 残麦:剩余的麦子。
  • 化蛾飞:指麦子发霉长虫,变成飞蛾飞走。

翻译

在篱笆边的树上拴马,初春时节我曾来敲过这扇门。 行人来寻求一杯茶水,老人则在这里卖蓑衣。 突然间,一切都空无一物,为何老人一去不回? 杵不见了,石臼也破了,剩余的麦子发霉长虫,变成了飞蛾飞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春初的场景,通过对比行人求茶与老人卖蓑衣的情景,突出了老人的消失所带来的空虚与失落。诗中“忽已空无物”一句,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老人离去后的凄凉景象。末句“残麦化蛾飞”则以寓言般的手法,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意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