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秋感二十首

· 方回
尼父叹逝川,匪惜岁月流。 斯道未尝绝,是身当自脩。 苍姬尚可为,遽已云继周。 代谢理必尔,天命夫何尤。 骚人痛楚亡,哀怨悲凛秋。 汝能护青阳,终不黄落不。 至人尽其心,分外非吾忧。 所以牛山泪,徒为晏子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尼父:指孔子。
  • 逝川:流逝的河水,比喻流逝的时间。
  • :非,不是。
  • 斯道:这个道理,指孔子所倡导的道德和哲学。
  • 苍姬:指周朝的姬姓,苍指周朝。
  • 遽已云继周:突然间说已经继承了周朝。
  • 代谢:指朝代的更替。
  • 理必尔:道理必然如此。
  • 天命:天意,命运。
  • :责怪。
  • 骚人:指诗人。
  • 楚亡:指楚国的灭亡。
  • 凛秋:寒冷的秋天。
  • 青阳:指春天。
  • 黄落:指秋天树叶变黄落下。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 分外:超出本分之外。
  • 牛山泪:指悲伤的泪水。
  •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以智慧著称。

翻译

孔子感叹时间的流逝,不是因为可惜岁月的流逝。他所倡导的道德和哲学并未断绝,我们应当自我修养。周朝的姬姓尚可继续,突然间说已经继承了周朝。朝代的更替道理必然如此,天意命运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诗人因楚国的灭亡而感到痛苦,哀怨地悲叹寒冷的秋天。你能保护春天,但终究不能阻止秋天的到来。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尽其心力,超出本分之外的事情不是我所担忧的。所以那些悲伤的泪水,只是徒然让晏子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感叹时间流逝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传承和个人修养的重视。诗中,“尼父叹逝川”一句,既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也暗示了道德传承的重要性。后文通过对周朝更替、楚国灭亡的叙述,进一步强调了天命和历史的必然性。最后,诗人以晏子为例,表明真正的智者不会为无谓的悲伤所困,而应专注于自身的道德修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