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彬州孙通守振武闻溯湘将至八桂

· 方回
南斗之南八桂林,携琴欲觅旧知音。 想君湘水花边路,识我衡阳雁外心。 偪侧甲兵询动静,艰难书问畏浮沉。 相烦为报真消息,莫待春江柳色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斗之南:指南方的地区。
  • 八桂林:指广西桂林,因其风景秀丽,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 携琴:带着琴,象征着寻求知音或交流文化。
  • 旧知音:旧时的知心朋友。
  • 湘水:湘江,流经湖南。
  • 花边路:花丛旁的小路,形容景色优美。
  • 衡阳雁:衡阳是湖南的一个城市,古代有“雁不过衡阳”的说法,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心意。
  • 偪侧:逼近,紧迫。
  • 甲兵:军队,这里指战乱。
  • 动静:情况,消息。
  • 书问:书信问候。
  • 浮沉:比喻消息的不确定或丢失。
  • 真消息:确切的消息。
  • 春江柳色深:春天的江边柳树颜色深浓,这里指时间流逝,春天即将过去。

翻译

在南斗星之南的八桂林,我带着琴想要寻找旧日的知音。 想象你走在湘江边花丛旁的小路上,是否能理解我在衡阳雁外的心意。 战乱紧迫,我询问着局势的动静,担心书信问候会因时局动荡而丢失。 请你帮我传达确切的消息,不要等到春江边的柳树颜色深浓,春天即将过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携琴欲觅旧知音”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交流的渴望。通过“湘水花边路”和“衡阳雁外心”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与朋友虽相隔遥远,但心意相通。末句“相烦为报真消息,莫待春江柳色深”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消息传递的急切,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