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亭秋怀十五首

· 方回
积闷何可遣,高峰上云端。 水南彼何所,缥渺浮孤烟。 郁塞树木古,深幽窗户妍。 一楫往从之,岂无凌波船。 绝景未易写,良朋求亦难。 独往或兴尽,空叩林下关。 不若遥相望,聊寄吾意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积闷:长期累积的郁闷情绪。
  • 缥渺:形容遥远而模糊不清。
  • 郁塞:形容树木茂密,遮蔽视线。
  • :美丽。
  • :船桨。
  • 凌波船:能在水面上轻盈行走的船,比喻轻快或不切实际的愿望。
  • 绝景:极其美丽的景色。
  • 良朋:好朋友。
  • 独往:独自前往。
  • 兴尽:兴致消退。
  • 空叩:徒劳地敲打。
  • 林下关:林中的门,这里指隐居之地。
  • 遥相望:远远地相互观望。
  • 聊寄:姑且寄托。

翻译

长期累积的郁闷如何排遣?我站在高峰之巅,云端之上。 水南那边是何景象?遥远而模糊,孤烟飘浮。 树木茂密,遮蔽了视线,窗户却显得幽深而美丽。 我多么想划一桨前往那里,难道没有轻盈的船只吗? 那绝美的景色难以描绘,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难。 独自前往,或许兴致消退,只能徒劳地敲打林中的门。 不如远远地相互观望,姑且寄托我的情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与对友情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感。诗中,“积闷”与“高峰”形成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压抑与对高远境界的追求。通过对“水南”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憧憬。而“绝景未易写,良朋求亦难”则深刻表达了美景难寻、知己难求的感慨。最后,作者选择“遥相望”,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寄托自己的情感,体现了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与自我安慰。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