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雪过长桥

· 方回
太湖三万八千顷,物色分明为我饶。 风急落帆临古塔,雪深著屐渡长桥。 一蓑灭没渔家乐,数字攲斜雁路遥。 小立忍寒不能去,百年壮观尽今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约为2338平方公里。
  • 三万八千顷:古代对太湖面积的一种夸张描述,意指太湖非常广阔。
  • 物色:景色,风光。
  • :丰富,充足。
  • 风急:风势猛烈。
  • 落帆:降下船帆,指船只因风大而停止前进。
  • 古塔:历史悠久的塔。
  • 雪深:积雪很厚。
  • 著屐:穿着木屐,一种古代的鞋。
  • 长桥:指桥的长度很长。
  • 一蓑:一件蓑衣,用草或棕编制的雨衣。
  • 灭没:消失不见。
  • 渔家乐:渔民的快乐生活。
  • 数字:指雁群排列成的字形。
  • 攲斜:倾斜,不正。
  • 雁路遥:雁群飞行的路线很远。
  • 小立:短暂站立。
  • 忍寒:忍受寒冷。
  • 不能去:不愿意离开。
  • 百年壮观:指长久的壮丽景色。
  • 尽今朝:全部展现在今天。

翻译

太湖广阔无垠,风光旖旎,仿佛特意为我而展现。风势猛烈,船只降下帆来,靠近古老的塔。积雪深厚,我穿着木屐,艰难地走过长长的桥。一件蓑衣,隐约可见渔民的快乐生活,雁群排列成倾斜的数字,飞向遥远的天际。我短暂地站立,忍受着寒冷,不愿离去,因为这百年难得一见的壮丽景色,今天全部展现在我眼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太湖的壮阔景色和诗人在雪中的行走体验。诗中,“太湖三万八千顷”一句,即展现了太湖的广阔,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敬畏和赞美。后文通过“风急落帆”、“雪深著屐”等生动细节,传达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中的坚韧与对美景的执着追求。最后两句“小立忍寒不能去,百年壮观尽今朝”更是深化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