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氏孝节堂

· 方回
三从分定付之天,捧案曾无月再圆。 莱子方同綵衣舞,鄘风忽赋柏舟篇。 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 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衮衮寿眉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从:指古代中国妇女的“三从”道德规范,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捧案:指妇女守节,不改嫁。
  • 月再圆:比喻再婚。
  • 莱子:指春秋时期鲁国的莱子,因其孝顺而被赞美。
  • 綵衣舞:古代孝子莱子为娱亲而穿的五彩衣,后用以指孝顺。
  • 鄘风:《诗经》中的一部分,此处指《诗经·鄘风·柏舟》,诗中女子表达了对丈夫的忠诚。
  • 柏舟篇:即《诗经·鄘风·柏舟》,诗中女子表达了对丈夫的忠诚。
  •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 门闾:家门,家族。
  • 阴相:暗中帮助。
  • 儿孙衮衮:形容子孙众多。
  • 寿眉:长寿的象征。

翻译

妇女的“三从”道德规范是天定的,她守节不改嫁,没有再次圆月(再婚)。莱子穿着五彩衣跳舞以娱亲,而《诗经·鄘风·柏舟》中的女子却突然赋诗表达对丈夫的忠诚。多年来经历了多次战乱和困难,但世世代代的家族却欢喜地独自保全。孝节的传统一直在暗中帮助,子孙众多,都长寿健康。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妇女的孝节美德,通过对比莱子的孝顺和《诗经·鄘风·柏舟》中女子的忠诚,强调了守节的重要性。诗中“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反映了战乱时期的家族坚韧和保全,而“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衮衮寿眉前”则表达了孝节对家族福祉的积极影响。整体上,诗歌传达了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对家族和谐的向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