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云屋赵资敬启蒙亭风雩亭二首

· 方回
昔人筑雩坛,群巫此歌舞。 骄阳煽蕴隆,吁叹以降雨。 良辰岁时和,遗迹林壑古。 枯蘖换槁叶,芳荑抽宿莽。 徜徉沂水上,童冠七或五。 春袖风乎兹,缋绣无火黼。 千载想佳人,不仕东国鲁。 异彼三子撰,圣师独予取。 吾友赵隐君,笑唾卿相组。 猿鸟听新咏,点瑟时一鼓。 汉歌曾罔闻,楚台未渠数。 泠泠列禦寇,肯尔哙等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雩坛:古代求雨的祭坛。
  • 蕴隆:指天气闷热。
  • 遗迹: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 林壑:树林和山谷。
  • 枯蘖:枯枝。
  • 槁叶:枯叶。
  • 芳荑:芳草的嫩芽。
  • 宿莽:经冬不死的草。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童冠:指青少年。
  • 缋绣:彩色的绣花。
  • 火黼:古代的一种绣有火焰图案的礼服。
  • 隐君:隐士。
  • 点瑟:弹瑟。
  •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
  • 列禦寇: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翻译

昔日人们在雩坛上筑坛,群巫在此歌舞,祈求降雨以缓解闷热的天气。岁月流转,良辰美景与古老的林壑遗迹相伴。枯枝换上了新叶,芳草的嫩芽从宿莽中抽出。在沂水上自由行走,童冠们或七或五,春风中他们在此绣花,却没有火黼的华丽。千年之后,我想起了那位不愿在东国鲁地为官的佳人。与那三位撰文的人不同,圣师独取其意。我的朋友赵隐君,笑看卿相的荣耀,听猿鸟听新咏,时而弹瑟。汉歌未曾听闻,楚台未数其名。清脆的声音中,列禦寇神仙不肯与哙等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古代雩坛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变迁。诗中,“枯蘖换槁叶,芳荑抽宿莽”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更新。同时,通过对赵隐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荣华的淡漠。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遗迹的回忆,抒发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