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伯田见酬四首

· 方回
久缺笺筒到霅滨,相逢依旧气如春。 深藏尺璧元无价,时击圆蓍尚有神。 桑梓兵戈三峡路,衣冠文物五朝人。 片时略得陪清话,一扫胸中万斛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笺筒(jiān tǒng):古代用来装信件的小筒。
  • 霅滨(zhá bīn):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一带。
  • 尺璧(chǐ bì):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比喻珍贵的物品或才能。
  • 圆蓍(yuán shī):古代用来占卜的蓍草,这里指占卜之事。
  • 桑梓(sāng zǐ):指家乡。
  • 兵戈(bīng gē):战争。
  • 衣冠(yī guān):指士大夫或文人。
  • 五朝(wǔ cháo):指五个朝代,这里可能指历史上的五个重要朝代。
  • 清话(qīng huà):高雅的谈话。
  • 斛尘(hú chén):比喻心中的烦恼和杂念。

翻译

久未有书信寄到霅滨,再次相见,你的气质依旧如春日般温暖。 你深藏的才华如同无价的尺璧,偶尔占卜,依然显现出神奇的预兆。 家乡正遭受战乱,而你我则是经历了五个朝代的文人。 短暂的相聚,能够与你进行高雅的交谈,便能一扫我心中的万般烦恼。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久缺笺筒到霅滨”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后文通过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和对时代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与友人的清谈,抒发了内心的烦恼得以一扫而空的愉悦心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精神交流的向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