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溪书院为何能举赋

江海归来两鬓霜,仙源深处结茅堂。 参差树映春山远,窈窕桥通碧涧长。 金匮藏书遗鸟迹,石田种玉起虹光。 只愁来往迷花屿,预拟藤阴问钓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溪书院:指位于仙溪的书院,仙溪可能是一个地名,书院是古代的学习场所。
  • 金匮藏书:指珍贵的书籍被珍藏。金匮,古代用以珍藏文献的金属柜。
  • 鸟迹:指古代的文字,如鸟篆等。
  • 石田种玉:比喻在平凡的地方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 虹光:彩虹的光芒,比喻美好和希望。
  • 花屿:花岛,指美丽的地方。
  • 藤阴:藤蔓的阴影。
  • 钓航:钓鱼的小船。

翻译

江海漂泊归来,双鬓已染霜白,深藏于仙源之中,结庐建堂。 树木参差,映衬着远方的春山,桥影窈窕,通往碧涧的深处。 珍贵的书籍藏于金匮之中,留下古老的文字,石田之中培育出如玉般的人才,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只怕往来间迷失在这花岛般的美景中,预先打算在藤荫下询问通往钓鱼小船的路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仙溪书院的宁静与深远,通过“江海归来”与“结茅堂”展现了归隐的意境。诗中“参差树映春山远”与“窈窕桥通碧涧长”运用了对仗和意象的叠加,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山水书院的美景。后两句“金匮藏书遗鸟迹,石田种玉起虹光”则巧妙地运用比喻,表达了书院珍藏文化与培养人才的寓意。结尾的“迷花屿”与“问钓航”则带有一种隐逸与寻觅的情怀,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刘永之

元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1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