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槎径

· 刘鹗
我行木槎径,树木高蔽天。径幽欲无路,树老不记年。 盛夏霜霰集,白昼雷雨悬。头碍卑树枝,足踏深涧泉。 仰看咫尺间,半日不得前。方兹汗如雨,陡觉风凄然。 行人谬调摄,疾病相缠绵。况苦乏药物,病亦何由痊? 古人号瘴乡,于以待贬迁。予生果何为?自愧亦自怜。 一官号持斧,从者多控弦。精神复矍铄,手足多胝胼。 据鞍气愈壮,报国心愈坚。愿言早平寇,归泛胥江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木槎径:木槎,指木制的筏子,这里指一条由木槎铺成的小径。
  • :(xiàn) 小冰粒,通常指雪前或下雪时的小冰粒。
  • 谬调摄:错误地调理和保养。
  • 胝胼:(zhī pián) 指手脚因长期劳动而形成的硬皮。
  • 矍铄:(jué shuò) 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 控弦:拉弓,这里指随从者都是武士。
  • 胥江:指吴淞江,古称胥江。

翻译

我行走在这条由木槎铺成的小径上,树木高耸遮天。小径幽深,似乎没有路,老树的年轮已无法记数。盛夏时节,这里却有雪花和冰粒聚集,白日里雷雨仿佛悬挂在空中。头顶低矮的树枝阻碍着前进,脚下则是深涧的泉水。抬头望去,咫尺之间,却半天无法前行。此时我汗流浃背,突然感到风变得凄冷。行人错误地调理和保养,疾病接连不断。何况缺乏药物,病又怎能痊愈?古人称这里为瘴乡,是用来流放贬谪的地方。我这一生究竟为了什么?既感到惭愧又自怜。我这官职号称持斧,随从者多是拉弓的武士。我的精神依然矍铄,手脚因长期劳动而长满硬皮。骑在马上,我的气势更加壮盛,报国之心更加坚定。愿早日平定贼寇,归去泛舟吴淞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一条幽深且充满挑战的小径上的行走体验,通过自然环境的险恶来隐喻人生的艰难和挑战。诗中,“盛夏霜霰集,白昼雷雨悬”等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作者通过对自己身体状况和内心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国家的忠诚。

刘鹗

元吉安永丰人,字楚奇。仁宗皇庆间荐授扬州学录,历翰林修撰,擢江州总管,升广东副使,拜江西参政。守韶六年,后为江西红巾军所破,被执死。为文风骨高秀,学者称浮云先生。有《惟实集》。 ► 3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