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村

篮舆轧轧路高低,苦竹村南古岘西。 草舍爨茆留客饭,麦田焚棘断人蹊。 花梢春意关禽语,石磴霜痕印虎蹄。 心自爱閒身尚役,好山何处是真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篮舆(lán yú):古代的一种轿子。
  • 轧轧(yà yà):形容车辆行驶时发出的声音。
  • 苦竹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古岘(gǔ xiàn):古代的瞭望台或烽火台。
  • 草舍:简陋的房屋。
  • 爨茆(cuàn máo):用茅草做饭。
  • 麦田焚棘:在麦田中焚烧荆棘,以清理田地。
  • 断人蹊(duàn rén qī):阻断人的行走小路。
  • 花梢:花枝的末梢。
  • 石磴(shí dèng):石头台阶。
  • 霜痕:霜留下的痕迹。
  • 虎蹄:老虎的足迹。
  • 爱閒(ài xián):喜爱闲适。
  • 尚役(shàng yì):仍然被劳役所束缚。
  • 真栖(zhēn qī):真正的栖息之地。

翻译

轿子发出轧轧声,路途高低不平,我来到了苦竹村南边古老的瞭望台西侧。 简陋的房屋里,用茅草做饭留客,麦田中焚烧荆棘,阻断了人们行走的小路。 花枝末梢透露着春天的气息,鸟儿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春意,石头台阶上留下了霜的痕迹,还有老虎的足迹。 我内心深爱着闲适的生活,但身体仍被劳役所束缚,何处才是我真正的栖息之地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通过篮舆、苦竹村、草舍等元素,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乡村的朴素。诗中“花梢春意关禽语,石磴霜痕印虎蹄”一句,巧妙地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野性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结尾的“心自爱閒身尚役,好山何处是真栖?”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表达了对理想栖息地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