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山翠浮空初过雨,山麓晴云散芳渚。
雾合长林生晓寒,人家更在林深处。
涧泉六月翻松根,石洞千年隐仙侣。
有谁共弈橘中来,无人问路桃源去。
白烟遮尽青林花,野簌嫩香应可茹。
清幽不减山之阴,只欠兰亭列觞俎。
谁乎写此怪而奇,莽莽云山入毫楮。
细看犹有遗恨处,胡不着我山之墅。
我生本是丘壑姿,误落京尘几寒暑。
小时耕牧岘山阳,閒从野人学种树。
门前渔浦啼竹禽,屋上鹤巢走松鼠。
独行采药日莫归,才得芝术一斗许。
纵令服食不得仙,何若长年蓻禾黍。
小村秋晚鸡正肥,大瓮春浮酒新煮。
老翁醉舞儿子歌,笑语諠华忘宾主。
此乐不见十许年,兵火煌煌照南楚。
思归见画万感生,怅望风帆横浦溆。
时清即好谢官归,全家移向山中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麓(lù):山脚。
- 芳渚(zhǔ):长满芳草的水中小洲。
- 雾合:雾气聚集。
- 涧泉:山涧中的泉水。
- 翻松根:泉水冲刷松树的根部。
- 石洞:山洞。
- 仙侣:神仙伴侣。
- 橘中:指棋局,源自“橘中之乐”典故。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野簌(sù):野菜。
- 茹(rú):吃。
- 山之阴:山的北面。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描述文人雅集的场景。
- 觞俎(shāng zǔ):酒器和食器,泛指宴席。
- 毫楮(chǔ):笔和纸,这里指画作。
- 丘壑姿:指天生的隐逸性格。
- 京尘:京城的尘土,比喻繁华的都市生活。
- 耕牧:耕种和放牧。
- 岘山(xiàn shān):山名。
- 芝术(zhī shù):指药材。
- 蓻禾黍(jú hé shǔ):种植谷物。
- 諠华(xuān huá):喧闹繁华。
- 南楚:古代地域名,泛指南方的楚地。
- 浦溆(xù):水边。
翻译
山中的翠色在雨后仿佛浮在空中,山脚下的晴云散开,露出长满芳草的水中小洲。雾气聚集在长林中,带来了清晨的寒意,而人家则隐藏在林木深处。六月的山涧泉水冲刷着松树的根部,石洞中隐居着千年的神仙伴侣。有谁能从棋局中来与我共弈,又无人问路前往那理想的桃源之地。白烟遮住了青林和花朵,野菜的嫩香应该可以食用。这里的清幽不亚于山的北面,只是缺少了兰亭那样的文人雅集。是谁画出了这般奇异的景象,云山茫茫尽入画中。仔细看还有遗憾之处,为何不把我画进山中的别墅。我生来就是隐逸的性格,却在京城度过了几个寒暑。小时候在岘山南面耕种放牧,闲暇时跟随野人学习种树。门前渔港有竹林中的鸟鸣,屋顶上的鹤巢有松鼠穿梭。独自采药直到日落归家,才得到一斗左右的药材。即使不能成仙,又何妨长久地种植谷物。晚秋的小村鸡正肥,春天的新酒刚刚煮好。老翁醉舞,儿子唱歌,欢声笑语中忘记了宾主之分。这样的乐趣已经十多年未见,战火照亮了南楚之地。思归之情见画而生,怅望着风帆在水边飘荡。时局清明时,我愿辞官归隐,全家搬到山中居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居的理想图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繁华的超脱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山翠、晴云、雾合、涧泉等,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同时,通过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战乱的感慨,强化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