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官舍和王府教

十年牢落走穷荒,万里归来行路长。 坐上佳宾能鼓瑟,窗前细雨好烧香。 武淹某泽常思汉,甫寓鄜州只念唐。 秉烛相看真梦寐,夜阑无语意茫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
  • 牢落:形容孤独无依。
  • 穷荒:边远荒凉的地方。
  • 鼓瑟:弹奏瑟这种乐器。
  • 烧香:点燃香料,常用于宗教或冥想。
  • 武淹某泽:指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曾有“武淹”之说,意指汉武帝的威名远播。
  • 甫寓鄜州:杜甫曾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寓居,此处借指杜甫对唐朝的忠诚与思念。
  • 秉烛:手持蜡烛。
  • 夜阑:夜深。

翻译

十年间孤独无依地漂泊在边远的荒凉之地,万里归来,行路漫长。 座上的贵宾能够弹奏瑟,窗前的细雨正好点燃香料。 汉武帝的威名常在心中,杜甫寓居鄜州时只念念不忘唐朝。 手持蜡烛相互凝视,真如梦境一般,夜深了,无言中意绪茫茫。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汪元量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流离失所后,终于归来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对比“十年牢落”与“万里归来”,突出了归途的艰辛与归来的不易。后两句通过对音乐与香气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又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和未来的深沉思考,夜深人静时的无言,更显出内心的迷茫与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