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相寺

峨眉县西四十里,峭壁悬崖削寒翠。 崎岖栈道动摇摇,矮石支撑同赑屃。 忽窥万仞黑无底,下有龙渊七十二。 攀扪步步足难移,大盘小盘八十四。 行行更入娑罗平,侧立长嗟心胆碎。 洗脚溪头登土峰,板屋数间光相寺。 寺中萧然无个僧,普贤小殿生阴气。 天仙桥上光明岩,银色光中世界异。 须臾风雨洗天来,兜罗绵云塞天地。 虚空现出大圆光,五色晕中瞻大士。 日暮云收山寂然,乙夜灯分百千计。 别有草庵三四僧,花木满轩颇清致。 有时云起自雷岩,两道金光出岩际。 有时云散光独明,犹见光中回象辔。 僧云又有清现光,白日无云光更丽。 奇花异草吹香风,怪兽珍禽左右至。 善财童子何许来,五十三参见真谛。 神通变化无了时,如幻如梦复如戏。 胡为狡狯弄精魂,机事机心极无谓。 儒生持此问山僧,僧曰如是观如是。 若言有相更有光,灵化千千诚小技。 何如无光复无相,湛寂名为第一义。 菩萨空中数点头,收敛圆光无一事。 雪山万点白差差,初日照之光毳毳。 遥瞻天竺立绵延,我欲游观足如系。 平生兹游真冠绝,走笔成诗图快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峨眉县:位于四川省中部,以峨眉山闻名。
  • 峭壁:陡峭的岩壁。
  • 悬崖:高而陡直的山崖。
  • 削寒翠:形容山峰陡峭,绿意盎然,给人以寒意。
  •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坦。
  • 栈道: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木而成的窄路。
  • 赑屃(bì xì):传说中的一种力大无穷的神兽,这里形容支撑的石头坚固有力。
  • 龙渊:深潭,传说中龙居住的地方。
  • 娑罗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普贤:佛教菩萨之一,代表智慧与行愿。
  • 天仙桥:地名,位于峨眉山。
  • 光明岩:地名,位于峨眉山。
  • 兜罗绵云:形容云层厚重,如同兜罗绵(一种织物)。
  • 大圆光:佛教中指佛或菩萨显现的光明。
  • 五色晕:五彩斑斓的光环。
  • 大士:对菩萨的尊称。
  • 乙夜:深夜。
  • 清现光:清净显现的光明。
  • 五十三参:佛教中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故事。
  • 真谛:佛教中指真实的道理。
  • 机事机心:指世俗的机巧和心机。
  • 湛寂:深沉的静寂,佛教中指超越一切烦恼的境界。
  • 第一义:佛教中指最高的真理。
  • 圆光:佛教中指佛或菩萨的光明。
  • 白差差:形容雪山洁白耀眼。
  • 光毳毳(cuì cuì):形容光芒柔和细腻。
  • 天竺:古印度,这里指峨眉山上的佛教圣地。

翻译

在峨眉县西四十里,有陡峭的岩壁和高耸的悬崖,绿意盎然,给人以寒意。崎岖不平的栈道摇摇欲坠,矮小的石头支撑着,坚固有力。突然间,眼前出现万仞深渊,下面是传说中的龙渊,共有七十二个。攀爬时步步艰难,经过八十四个大大小小的盘旋。继续前行,进入娑罗平,侧身站立,心中胆怯。在洗脚溪头登上土峰,那里有几间板屋,就是光相寺。寺内冷清,没有僧人,普贤小殿里弥漫着阴气。天仙桥上的光明岩,在银色的光芒中,世界显得异常。须臾间,风雨洗礼天空,厚重的云层覆盖天地。虚空中现出大圆光,五彩斑斓的光环中,瞻仰大士。日暮时分,云散山静,深夜灯光闪烁,数以百计。还有几间草庵,僧人在花木环绕的院子里,颇为清雅。有时云从雷岩升起,两道金光从岩际射出。有时云散光独明,还能看到光中回旋的象辔。僧人说还有清净显现的光明,白日无云时光更加绚丽。奇花异草散发香气,怪兽珍禽左右相伴。善财童子不知从何而来,通过五十三次参访见到真谛。神通变化无穷无尽,如同幻梦又如戏。为何要狡狯地玩弄精魂,机巧和心机毫无意义。儒生拿着这个问题问山僧,僧人说这样观照就是这样。如果说有相更有光,灵化千千实在微不足道。何如无光复无相,深沉的静寂才是第一义。菩萨在空中频频点头,收敛圆光,无所事事。雪山万点洁白耀眼,初日照耀下光芒柔和细腻。遥望天竺绵延立立,我欲游观却足如系。平生此游真是极致,走笔成诗图快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和佛教圣地的神秘氛围。通过详细的自然景观描写和佛教元素的融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峭壁悬崖削寒翠”、“兜罗绵云塞天地”等,展现了峨眉山的险峻与美丽。同时,通过对光相寺和佛教光明的描写,传达了对清净、静寂境界的向往。整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