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值雨

惠山寺里北人过,古柏茎茎伐尽柯。 三世佛身犹破相,一泓泉水亦生波。 山林虽乐元非乐,尘世多魔未是魔。 举似于人何以故,坐檐閒看雨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惠山寺: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北人过:指北方人来到此地。
  • 古柏:古老的柏树。
  • 茎茎:每一根。
  • 伐尽柯:被砍伐得只剩下树干。
  • 三世佛身: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佛像。
  • 破相:损坏了外观。
  • 一泓泉水:一池清澈的泉水。
  • 生波:起了波纹,比喻泉水不再平静。
  • 山林虽乐:虽然山林中的景色令人愉悦。
  • 元非乐:实际上并不快乐。
  • 尘世多魔:指世间烦恼和诱惑多。
  • 未是魔:并不是真正的困扰。
  • 举似于人:与人相比。
  • 何以故:为什么。
  • 坐檐閒看:坐在屋檐下悠闲地观看。
  • 雨霶?:大雨倾盆的样子。

翻译

惠山寺里有北方人造访,古老的柏树每一根都被砍得只剩下树干。三世的佛像外观已经损坏,一池清澈的泉水也起了波纹。虽然山林中的景色令人愉悦,但实际上并不快乐;世间虽然烦恼和诱惑多,但并不是真正的困扰。与人相比,这是为什么呢?我坐在屋檐下悠闲地观看大雨倾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惠山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古柏茎茎伐尽柯”和“三世佛身犹破相”描绘了寺庙的荒凉景象,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沧桑。而“山林虽乐元非乐,尘世多魔未是魔”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世俗快乐的超然态度和对真正内心平静的追求。最后,诗人通过“坐檐閒看雨霶?”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静观自然的境界。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