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建都于建康(今南京)。
- 胜事:美好的事物或事件。
- 尘埃:比喻事物的消逝或历史的远去。
- 怅望:怀着失望或忧愁的心情眺望。
- 鬼神:指超自然的力量。
- 龙象:佛教用语,比喻佛法的力量。
- 犀惭水府:传说中的犀牛精,这里指犀牛精的居所。
- 燕说吴宫:燕子在吴宫中筑巢,这里指燕子。
- 平泉: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曾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所在地。
- 故侯:指过去的贵族或高官。
- 踪迹:行踪,经历。
- 楼台:高大的建筑物,这里比喻人的一生经历。
翻译
六朝的繁华已成过往,只剩下闲散之人带着遗憾眺望。 人们只以为鬼神能够保护万物,却不知佛法的力量也终将化为尘埃。 犀牛精的水府不再是怪异之地,燕子在吴宫中筑巢也非灾难。 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平泉的故侯,他的一生经历如同那高耸的楼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六朝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六朝胜事已尘埃”一句,既是对历史长河中繁华一时的六朝的缅怀,也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哲理思考。后文通过对“鬼神”与“龙象”的对比,揭示了即使是最强大的力量也无法抵御时间的侵蚀。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平泉故侯”的提及,暗示了个人命运与历史沧桑的交织,以及人生经历的不可预测和多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