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处士归宁国

· 罗隐
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 乱罹且喜身俱在,存没那堪耳更闻。 良会谩劳悲曩迹,旧交谁去吊荒坟。 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乱罹(lí):战乱、灾难。
  • 存没:生存与死亡。
  • 良会:美好的聚会。
  • 谩劳:徒劳,白费。
  • 曩迹:过去的痕迹,往事。
  • 殷勤:热情周到。
  • 逃名客:指隐居避世的人。
  • 想望:向往,期望。
  • 千秋岭:地名,此处可能指梅处士隐居的地方。

翻译

十五年前我们便分别,那时天下还未纷乱。 庆幸在战乱中我们都能安然无恙,但生与死的讯息却难以忍受地不断传来。 美好的聚会徒劳地回忆着过去的往事,旧日的朋友又有谁会去祭奠那荒凉的坟墓呢? 我热情地向你这位隐居避世的朋友致意,向往着你在千秋岭上那片云彩下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梅处士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乱时期人们命运的感慨。诗中,“乱罹且喜身俱在”一句,既庆幸两人在乱世中得以保全,又暗含对其他不幸者的哀悼。后两句则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旧友的思念,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乱世的无奈感慨。

罗隐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