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道教初兴,释门微显,一兴一废如然。达磨阐教,东土至西天。都是后学晚辈,贪酒色、损坏真源。争财气,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
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丘公阐教,万朵金莲。上界群仙。在世诸魔,难道化才贤。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万余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达磨:即菩提达摩,中国禅宗的始祖,相传在南北朝时期从印度来到中国传播佛教禅宗。
- 阐教:指传播和阐述宗教教义。
- 真源:指宗教教义的真正本质或核心。
- 教法:宗教的教义和法规。
- 全真: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由王重阳创立。
- 甲子:中国传统纪年法中的一个周期,六十年为一个甲子。
- 丘公:指丘处机,全真教的重要人物,王重阳的弟子。
- 万朵金莲:比喻众多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 上界:指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
- 诸魔:指各种障碍或诱惑。
- 不遇:指没有遇到或错过机会。
翻译
道教刚开始兴盛,佛教则略显衰微,一兴一废似乎是必然的。达磨传播佛教,从东土到西天。但后来的学习者们,贪恋酒色,损害了宗教的真正本质。他们争名夺利,不遵守教义,却还期望能到达西天。
三千年才遇到一次的全真教,大教兴盛的甲子年。丘处机传播全真教,如同万朵金莲盛开。天界的众多神仙。在人间的各种障碍,难道不能被教化成才贤吗?你知道吗,如果这次没有遇到,可能还要再等上万余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道教和佛教的兴衰对比,以及对全真教的赞美,表达了对宗教纯洁性和教化作用的深刻思考。诗中“达磨阐教”与“丘公阐教”形成对比,前者虽有传播之功,但后学却偏离了真源;后者则象征着全真教的兴盛和教化的希望。诗末的“不遇”与“万余年”则强调了机遇的难得和珍贵,暗示了宗教传承的重要性。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对宗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