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丘光庭

· 罗隐
正月十一日书札,五月十六日到来。 柳吟秦望咫尺地,鲤鱼何处闲裴回? 故人情意未疏索,次第序述眉眼开。 上言二年隔烟水,下有数幅真琼瑰。 行吟坐读口不倦,瀑泉激射琅玕摧。 壁池兰蕙日已老,村酒蘸甲时几杯。 鹤龄鸿算不复见,雨后蓑笠空莓苔。 自从黄寇扰中土,人心波荡犹未回。 道殷合眼拜九列,张浚掉舌升三台。 朝廷济济百揆序,宁将对面容奸回。 祸生有基妖有渐,翠华西幸蒙尘埃。 三川梗塞两河闭,大明宫殿生蒿莱。 懦夫早岁不量力,策蹇仰北高崔嵬。 千门万户扃锁密,良匠不肯雕散材。 君今得意尚如此,况我麋鹿悠悠哉。 荣衰贵贱目所睹,莫嫌头白黄金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答谢,这里指回赠诗文。
  • 丘光庭:人名,可能是罗隐的朋友或同僚。
  • 秦望:地名,指秦地的望山,这里泛指长安一带。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鲤鱼:比喻书信。
  • 裴回:徘徊,来回走动。
  • 疏索:疏远,冷淡。
  • 次第:依次,一个接一个。
  • 琼瑰:美玉,比喻珍贵的礼物或诗文。
  • 琅玕: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诗文。
  • :毁坏。
  • 蘸甲:沾酒于甲,指饮酒。
  • 鹤龄鸿算:比喻长寿和宏大的计划。
  • 黄寇:指黄巢,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
  • 波荡:动荡不安。
  • 九列:指九卿,古代官职。
  • 三台:指三公,古代官职。
  • 百揆序:指百官有序。
  • 奸回:奸邪之人。
  • 翠华:皇帝的仪仗,代指皇帝。
  • 蒙尘埃:受到污染,比喻皇帝受到蒙蔽。
  • 三川:指黄河、洛水、伊水,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梗塞:阻塞不通。
  • 大明宫:唐朝皇宫。
  • 蒿莱:杂草,比喻荒凉。
  • 策蹇:鞭策跛脚的马,比喻努力前行。
  • 崔嵬:高大的山。
  • 扃锁:上锁。
  • 散材:不成材的木头,比喻无用之人。
  • 麋鹿:比喻隐居山林。
  • 黄金台:古代招贤纳士的地方,比喻高位。

翻译

正月十一日写的信,五月十六日才收到。 柳树下的吟咏声在秦望山附近回荡,书信在哪里徘徊呢? 故人的情意并未疏远,一一叙述着,眉眼间流露出喜悦。 信中先说我们已有两年未见,隔着烟水相望, 接着附上了几页珍贵的诗文。 我一边走一边读,口不疲倦, 瀑布和泉水冲击着美玉般珍贵的诗文。 壁池边的兰蕙日渐老去, 我在村酒中沾甲,不时喝上几杯。 鹤龄和鸿算已不复见, 雨后的蓑笠上空留着莓苔。 自从黄巢扰乱中原,人心动荡不安, 道殷闭眼拜九卿,张浚舌灿莲花升三公。 朝廷百官有序,岂容奸邪之人面见天子。 祸患有其根源,妖邪有其渐进, 皇帝的仪仗西行,蒙上了尘埃。 三川阻塞,两河封闭, 大明宫殿长满了蒿莱。 懦夫早年不自量力, 鞭策着跛脚的马,仰望北方的巍峨高山。 千门万户紧锁, 良匠不愿雕琢无用的散材。 你如今得意尚且如此, 何况我这隐居山林的麋鹿,悠悠自得。 荣衰贵贱,目之所睹, 莫嫌头白,黄金台上仍有希望。

赏析

这首诗是罗隐对丘光庭的回赠,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人通过书信的往来,回忆了与友人的情谊,同时对动荡的时局和朝廷的腐败表示了深切的忧虑。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鲤鱼”比喻书信,“琼瑰”和“琅玕”比喻珍贵的诗文,以及“翠华蒙尘埃”比喻皇帝受到蒙蔽等,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罗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时事的敏锐洞察。

罗隐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

罗隐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