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谩天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从诗意推测,应是地势险峻之处。
- 西去:向西行进。
- 蜀道难:指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险,常用来比喻困难重重。
- 危峻:险峻,形容山势高而险。
- 多端:多种多样,形容复杂多变。
- 到头:最终,终究。
- 未会:未能领会,未能理解。
- 苍苍色:指天空的颜色,也常用来形容山色或草木的深绿色。
- 争得:怎么能够。
- 禁:阻止,限制。
- 两度谩:两次欺骗,这里可能指两次经过谩天岭的艰难经历。
翻译
向西行进,不要再说通往四川的道路有多难,这里的谩天岭已经足够险峻多变。 最终,我还是未能真正理解这苍茫的山色,怎么能够忍受两次经过这里的艰难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蜀道与谩天岭的险峻,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难的深刻体验。诗中“西去休言蜀道难”一句,既是对前人“蜀道难”说法的回应,也暗示了谩天岭的险峻程度不亚于蜀道。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奈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