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地:躲避战乱之地。
- 东鄞:地名,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
- 郭外:城外。
- 斋阁:书房。
- 舆:车。
- 烽火:战争的烟火。
- 海错:海味,指各种海鲜。
- 馈:赠送。
- 鲈鱼:一种美味的鱼。
翻译
我躲避战乱,居住在东鄞城外的郊区,家中没有书房,出门也没有车马。 满眼都是云雾缭绕的山景,如同观赏一幅画卷,连年战火不断,最近才收到远方亲友的书信。 久坐之后,我颇能品味各种海味,与深交的朋友相聚,常感他们赠送的美味鲈鱼。 我们频繁地讨论文学,希望常来常往,但清静的门庭却少有客人到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避地”、“烽火”等词语,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诗中“云山满眼常观画”一句,以自然美景对比战乱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后文提及与友人的交往和文学讨论,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作者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坚守清高与追求的情怀。
月鲁不花
元蒙古逊都思氏,字彦明。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建孔子庙,延儒士为师,以教后进。历监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纳之。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除吏部尚书,迁大都路达鲁花赤,以刚正称。后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以地为张士诚所有,避往庆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谥忠肃。
► 11篇诗文
月鲁不花的其他作品
- 《 夜宿大慈山次金左丞韵 》 —— [ 元 ] 月鲁不花
- 《 余来四明见心禅师以诗见招既至山中使人应接不暇见心相与数日抵掌谈笑情好益洽故再倡秋风之句为他日双峰佳话云 》 —— [ 元 ] 月鲁不花
- 《 谢见心上人 》 —— [ 元 ] 月鲁不花
- 《 题高节书院 》 —— [ 元 ] 月鲁不花
- 《 泛鸣鹤湖次见心上人韵 》 —— [ 元 ] 月鲁不花
- 《 游育王山 》 —— [ 元 ] 月鲁不花
- 《 游天重山 》 —— [ 元 ] 月鲁不花
- 《 余尝遣仆奉商学士山水图一幅为见心禅师寿又尝与师同宿大慈山和金左丞壁间所题诗韵而师有白河影落千峰晓碧海寒生万壑秋之句故末章及之 》 —— [ 元 ] 月鲁不花